董公與普庵信仰探源

本篇文章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下蚶普庵壇。

案:近期搜集資料越來越多,並重新檢查手上所有取得的進寶殿資料文件,都沒提到董公即董伯華,而且發現此說法似乎也沒得到進寶殿的承認,因此本文所說的,進寶殿主張董公即董伯華的說法應當保留。至於此說何由而來,必需再詳加考證。回想當初為文,應當是受到網路上流傳的這篇資料的影響:百度百科:進寶殿。該篇文章網路流傳非常普遍,文章雖很像由進寶殿而來,但恐怕還必需再追查。另近年重建的金聖殿(原金沙岩)確定對外持此看法,可參考新聞報導。(2013年1月17日補註)

董公為何叫「董公」已找到答案,請參考這兩篇文章:「董公」為「童公」的證據董公為什麼不姓董?


 

對於信仰董公真人的信眾來說,有個很重大的「名實」問題困擾與爭議:到底董公姓不姓董?

對此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是認為董公姓董,即泉州董仙-董伯華。二是認為董公就是普庵祖師。

這是兩個天差地別的答案,但目前也只能就信仰現象來闡述這個問題如何存在,並無法找到一個終極的解答。可確信的是:兩派所供奉的是同一個神,只是各自對於神明身份的闡述有所岐異。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就算其他身份相當清楚的神明,都有此問題,更別說信仰較不普遍,而且可考文獻相當缺乏的董公真人。

因此,在深入探討此問題前,也希望所有供奉董公真人的信眾都能彼此尊重個別的見解,廟與廟間也能彼此視為兄弟,不要因為見解的不同而造成隔閡甚至紛爭。而本文的目的,也只是想推究出兩種不同見解中的歷史因素。

「董公」的名實問題

董公是源自泉州安溪一帶的信仰,雖然與台灣許多同樣源自泉州的信仰來說,董公在泉州、安溪一帶普及度不亞於其他神明,但是在台灣卻是鮮少人知的一尊神,這也更加深了其神秘性;也由於在台灣不普及,研究及可查文獻相當少,讓相關考證更加困難。

對於董公的身世,台灣廟宇的兩種不同說法都其來有自。所以目前這還是一個應當保留答案,等待更多探索與研究的問題,還不宜妄下定論。

首先是,董公本名董伯華,為隋朝人的說法。該說法源自龍門鎮科榜進寶殿。在台灣持此說法的主要為新店的進寶殿(直接分靈自科榜祖廟),以及從進寶殿所分香出去的宜蘭頭城董慶寺等廟。

這個看法可以清楚解釋為何董公真人叫「董」公,所以很直截而自然。但是該說法的問題在於:董伯華為明代道士,時代上比許多供奉董公真人的廟還要晚,而董伯華其人其事,其形象,更與崇拜中的董公真人信仰內容隔隔不入,不甚符合與貼切。

另一說法認為董公即普庵真人,也就是臨濟宗十三世的印肅法師,慈化禪寺以及道教中閩南普庵法派的開山祖師。持此說法的如麻豆慈化寺,和下蚶普庵壇同樣源自安溪石壁的旗山溪州雙龍寺。

這個說法,只要把「董公」和「普庵」兩個名字都遮起來,純看其信仰內容,沒什麼問題,董公真人的聖誕、神明形象與神格…董公真人就是普庵真人,普庵真人就是董公。但就是無法解釋一個最為根本的問題:普庵祖師俗姓徐,為什麼會叫董公?

以下我們分別以董伯華與印肅禪師兩邊的資料來比對現有董公信仰的內容,以分析出董公信仰的歷史元素。

董伯華之說

 

根據安溪科榜的進寶殿說法,董公本名董伯華,本為西方古佛,隋朝降生於安徽桐城,後證金仙於慈化寺。

進寶殿並刻有《董公真人驅瘟鎮煞護宅真經》傳世,為目前所能找到的文件中記載董公之民間信仰事跡最為完備者,只是此書年代尚待考證,可能是百年前,亦可能是三百年前。而且其書如何形成也有待研究,但從內容及形式來看很可能是扶鸞之作。書中有提到「壬辰年」刻,只是是那一個壬辰年就不得而知。下一個壬辰年是2012年,前一個則是1952年,再往前推則是1892年,....。

真經中說:「董公真人顯化在福建安溪科榜鄉中一座廟宇,稱曰進寶殿,地龍飛鳳,現今各地方所有董公真人,全是此處分爐。今世人稱曰老祖,又俗稱科榜老董是也。」此說法顯然以進寶殿為所有董公信仰的源頭,而且非常像是進寶殿的沿革說明。

真經中並沒有說董公就是董伯華,但是在進寶殿的各種介紹文獻裡面,清楚說董公就是「董柏華」,或「董伯華」。

新北市的新店區中興路也有一間進寶殿,該廟為翁姓家族自大陸進寶殿直接分香過來,一切供奉神明與習俗皆承自安溪科榜的祖廟。目前該殿仍存有《董公真人驅瘟鎮煞護宅真經》,共有三種版本。一是頌經用的大摺頁版設計,另兩個版本為一般八開的流行版,該兩版最大差異在一本有印沿革,另一本沒有。新店進寶殿每年在董公聖誕當天早上八點,都還會唸頌這本真經。

進寶殿的真經,還有其正式的說法,也成為目前詮釋董公真人身份的主流看法。網路上所找到的資料,也多數直接沿襲該說法。甚至請神咒亦可看出,顯然是從真經所延伸而出。

拜請恩主董真人,真人七歲展神通。身駕鳳凰遊天下,手執佛塵救萬民。

天兵天將聽號令,六丁六甲命順從。煮石蒸沙於鷲嶺,煉丹採藥於安溪。

以智擒服蛇妖精,以公制服煞瘟毒。修成佛家戒定慧,六度四攝顯真身。

法門弟子專拜請,董公真人速降臨。

 

史載及傳說中的董伯華

董伯華並非虛構之人物,據傳他是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來往於漳州泉州一帶的道士。這裡的精確年份仍待考證,此為學者發表的文章中引用《泉州府志》所說,但《泉州府志》並無「明成化年間」等相關記載。

董伯華在當地又稱董仙,與郭姓孝子交好。據說他以賣雷石及雷符為生。傳說其雷石可磨水治病,而雷符則是專賣給小孩,在小孩手掌中畫符之後,伸手張開就會有很大的雷聲,每畫一次收一文錢。

由於董伯華為泉州晉江烏嶼人,因此關於董伯華事跡的記載在《晉江縣志》最詳,目前晉江縣內更有多處董伯華相關的古跡,例如董伯華修道的清源山,而其屍解成道之處的紫極宮(或曰紫澤宮)亦在清源山。另還有雷石,元妙觀等遺跡。

除《晉江縣志》之外,《泉州府志》與《福建通志》也都列有簡短的傳記,其內容大抵不出《晉江縣志》所載。這些記載可參考:董仙(董伯華)史料一文。

除了當地民間傳說的很多故事,以及地方志記載之外,根據網路上找到的許多資料顯示,泉州郭家還留有當時董仙贈與其先人的遺物,包括風、雷、雲、雨師四幅畫,以及可以治病的「雷石」,這些古物都已捐出,其中雷石藏於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四幅畫藏於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疑點

進寶殿所載董伯華顯然是在試圖尋找董公身份當中,找到了當地知名道士董仙。

但就年代上來看,董伯華乃明朝人物,雖然就進寶殿的年代來看,大略算是相符,可是在供奉董公的廟中,進寶殿並非最早。在找得到的資料中,安溪就有四家早於進寶殿,其中更有三家在宋代就有。如董公宫(龍門鎮仙東村)、光孝寺(龍門鎮光孝村)、金砂岩龍門鎮美內村,另有晉源殿(虎邱鎮虎邱村)則建於明初,都早於進寶殿。

其中光孝寺建於宋崇寧二年(1103年)較金沙岩更早,但董公真人似乎不是其主祀,很有可能後來才立祀。目前為止,最值得注意的是金沙岩,金沙岩始建於宋建炎元年(1127年),根據「安溪縣區畫地名網」所載金沙岩當地說法,金沙岩在明朝時分靈至進寶殿,近期金沙岩又移地改建為金聖殿(舊名為董公殿)。

金沙岩原是一天然石洞,董公就供奉在石洞內。但原石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採礦而遭毀。石洞所處的山腳下有一「下殿」,據說古時就因為雜草蔓生,供奉不便,而又另立進寶殿。而今金沙岩重建的金聖殿(董公殿),則是在下殿重建。

金沙岩的這個說法與進寶殿本身的源流沿革記載也相符。據進寶殿說法,當時飛來一董公金爐,於是翁姓信徒在原址建廟供奉。則在進寶殿之前顯然就有其他寺廟供奉,且在當地已成俗,否則那來董公金爐,而飛來金爐的說法也很像是將「分靈」這件事修改成的神話故事。就地緣關係來看,金沙岩也是最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關於董仙的文獻記載、傳說,甚至古跡,遺物都相當豐富而清楚,但所有一切資料都沒有任何指向與董公的關聯,特別是在神明的祭祀與供奉上。如果董公就是董仙,那麼,郭家人祭祀董公的傳承應該可以很清楚查找出來-但郭家後代顯然與董公真人的信仰豪無關聯,如果他們都還能夠在當代捐出相關文物與傳家寶了,怎麼會與供奉董公真人的廟豪無關聯?

再者,很確定的是,董公明明是一個佛道雙修,由佛成神的禪僧,而董伯華則是一個很純的道士,與董公的佛僧形象及出身並不相同。

 

董公是董奉?

有趣的是,在董公聖誕前夕去拜訪新店進寶殿時與一主事師姐聊天,聊到董公身份與董伯華關聯時,她亦不認同董公即董伯華的說法。她還說,有擲杯問過董公,董公回答說祂不是董伯華。

據該師姐的說法,她認為董公為漢代或三國時人,是個救世濟人的醫師。這位師姐的說法又指向了董奉。因為漢朝末年與華佗、張仲景同列三大名醫的董奉正是侯官縣人,大略在現在的福州長樂市一帶。福州長樂市現有董奉山,山上有「漢董奉煉丹處」古跡,山下董奉老家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蕫奉生前曾在廬山隱居,其杏林故事就是發生在廬山隱居之時。歿後也多有治病救人一類的感應事蹟,因此江西、福建等地民眾聽說多有供奉祭拜者。

不過目前供奉董奉的廟非常少見,網路上搜尋得到的只有一家名為保生堂。雖然就許多信仰內容來看,董公真人與董奉之間關聯並不強,但也很有可能最早就是源自對董奉的信仰而轉化過來。而我們自小從長輩那裡所得到的董公印象也是,他濟世救人,常給人治病,其醫藥籤也特別靈驗。

 

關於普庵祖師

「普庵」有時會被寫成普菴、普安、普唵;普庵祖師則還有普庵真人、普庵禪師等別稱。因明朝永樂年間的詔封,因此又稱普庵菩薩。

普庵祖師俗姓余,字印肅,法號普庵,江西袁州宜春人(今宜春市袁州區),生於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1115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距今已近900年,是「天下第一禪林」慈化寺的開山祖師,也是佛教臨濟宗第十三代法嗣。1169年7月21日圓寂,祖師時年55歲。

關於普庵祖師身世,可參考本站整理的普庵祖師年譜

祖師降世時家中祥光燭天,六歲夢見僧人指其胸口開示,20歲出家追隨壽隆院正賢和尚,39歲掌慈化院。祖師在慈化院期間經常雲遊四方,隨機引導與救度黎民,或施以草藥、或給予符水、或誦經,救人災難疾苦,無不應驗。後因求之者繁,曾暫離慈化院獨自隱居於南山石岩下,築室名為「普菴」,之後就以此為自號。

普庵祖師因顯化靈驗而歷代受封,宋、元、明皇帝召封摠計有七次,特別是到明永樂累封至「普庵至善宏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惠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因此普庵真人亦有普庵菩薩之別稱。

普庵一方面是一個禪師,另一方面也善於符咒與法術,因此在道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並在閩南一帶形成了道教中的一大法派──普庵派。一般而言,普庵多數以普庵派祖師的身份在道教或在民間受到崇拜,特別是從金門及澎湖的普庵信仰中可清楚看到真人做為普庵派祖師的一面。

 

董公即普庵祖師的說法

很奇特的是,台灣供奉董公真人者有許多廟都異口同聲的直接稱董公為普庵真人,但細問為何董公是普庵真人,多無法回答。

這個說法裡,不去理會「普庵真人」姓不姓董,理所當然的把董公當做普庵真人都沒什麼問題,因為普庵印肅禪師算是有文獻可考的一位佛僧,而董公的神格、神像造形,包括信仰內容等等,也都和普庵真人很符合。甚至像下蚶「董公廟」,其正式的名稱就叫「普庵壇」。

相傳董公成道於慈化寺,手持拂塵,這和不稱董公的普庵祖師或持佛塵、或著袈裟形像一致;反而被稱董公真人的神像是未持拂塵的,但其光頭、袈裟等造形亦顯然是一佛僧,也與未持扶塵的普庵形象一致,另也有見過普庵祖師神像與董公完全一樣者,雙手握一牛軛形金鞭(??不確定)。最重要的,董公真人的聖誕,也是在十一月二十七日。

再觀進寶殿的說法,從進寶殿流傳出的諸多故事,以及真經內容,說董公「證金仙於慈化」,七歲(有的說六歲)得道,修成佛家戒定慧.....。其中慈化即慈化寺,普庵即是慈化禪寺的開山祖師;而六歲(或七歲)得道的說法則可能源自普庵在六歲時就有高僧預言與開示。古佛、修成佛家戒定慧等,也清楚指出董公是一個佛僧而成神者。顯然,董公的神話是源自普庵的相關故事。

但普庵祖師俗姓余,怎麼會變成是「董公」呢?這也是目前最大的迷團。

個人推測有幾種可能:

可能一:普庵原為道壇,供奉董公。後世兩相混淆。

普庵其實在福建中主要是以道法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做為公廳的神明。或許在民間存在有以普庵為神壇者,原本以普庵法術而取名,但同時也供奉「董公」。但此說法下,「董公」的身世仍然是一個大迷團,會不會原本是董奉?

可能二:兩神同祀,後來混淆。

是否在某個階段中,開始有人將兩尊共同奉祀並混為一談?但這種說法下,董公身份仍然是一個謎團。

可能三:戰亂避禍改名

慈化寺在元朝時曾經出現過一個叫彭瑩玉的,人稱彭和尚,也是白蓮教的教主,紅巾軍團的抗元領袖,但後來兵敗也為慈化寺帶來禍害。是否在這段期間,有信徒帶著普庵佛像逃亡,或者是當時元兵在剷除相關信仰時,在這當中信徒將普庵改名謊稱這是「董公」,以逃避元軍?

 

這三種可能中,我認為戰亂避禍是最有可能的。在《普菴信仰與儀式之考察》這篇論文當中,根據作者陳碧鴻的田野訪談資料,麻豆普庵寺施秀吉先生引用吳永猛教授的猜測:慈化寺在戰亂中有一董姓信徒躲避官兵追查,因此隨口說是他們的祖先,名為「董公」。不過吳教授對此說法也只是猜測並無實證。

就躲避戰禍這點來說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是否為董氏信徒謊稱是其祖先?應當可能性不大。除非從安溪一帶董姓的入閔,以及董公信仰的村落...這條線索來追查,可查找到與董姓的強烈關聯。但目前可稽且較早供奉董公真人者,如進寶殿,乃翁氏家族開始供奉,並將董公視為祖佛。而下蚶普庵壇所分靈過來的石壁固美樓(旗山的雙龍寺應該也是由此分出),乃是一個郭姓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