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到石壁最讓我意外的是剛好遇到了一年一度的「尪醮」慶典。
這個在下蚶村中消失不見的習俗對於石壁郭姓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目前在下蚶村中每年農曆11月27日董公生是一年一度的重大宗教慶典。但在石壁,除了「董公生」之外還有「尪醮」。
「尪醮」和「尪公生」並不一樣,石壁宗親們有時候因為懶得解釋太多會乾脆說是「尪公生」,甚至在慶典的歡迎門上也是這麼寫,但其實他們心中都非常清楚:「尪公生」是農曆正月初八的聖誕,而「尪醮」是農曆十一月初十至初十五、六期間的「作醮」。目前在下蚶村裡,正月初八的尪公生還是有簡單的慶祝,但是「尪醮」卻是沒聽聞過,至於老一輩的人記憶中是否有「尪醮」,還要探訪更多的耆老。至少,我從小到大不要說看過參加過,連聽都沒聽過。
尪公:石壁郭姓的保護神
尪公又叫「迦毘羅王」,當地有時候會稱「里主尊王」,「尪醮」則源自於石壁郭氏與尪公的一種特殊關係。
石壁的郭姓開基祖名應重,字誠齋。尪公(迦毘羅王)是誠齋公的夫人從龍門鎮溪內靈護廟一起迎來的信仰,也是石壁郭姓世世代代視為保護神的重要神明。「尪醮」或許是源自於靈護廟的「大勸」習俗。
當地傳說,「尪公」本名張純,為隋朝時帶領中原人到安溪龍門、官橋一帶屯墾的押遷官,時任縣長。當時為了安定民心,讓百姓安心定居,因此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日會自掏腰包舉辦筵席,以「大力勸說」大家安定下來。後來這個習俗反轉過來,改成民眾自主的謝神慶典,每三年一次,由當地五十幾個小鄉村分為四個保社,輪值辦流水席。與「大勸」一樣的,石壁的「尪醮」也是在感謝羅王的保佑。
↓ 溪內的靈護廟,石壁的尪公在五百多年前分靈自此。靈護廟的尪公有四仙,分別為大爐(正尪公)、二爐(尪媽)、三爐,及四爐。這四尊尪公的細節廟方語焉不詳。
↓ 石壁的尪公臉部神情像大爐,但鬍子只有三爐有。且石壁尪公有持劍,靈護廟尪公全都沒有持劍。這些神像之造型想必因歷史之演變而有了改變,或者是因為私人供奉所刻神像多少有些差別。
大約在五百多年前,誠齋公來到石壁落腳時,夫人帶著尪公一起到藍溪邊居住,一開始的落腳處位於現今石壁大橋的「橋頭」的地方,現在該處建有屬於石壁的「尪公廳」,並做為石壁郭姓三房及四房的祖廟。
↓ 尪公廳,又名「靈護廟」,但這不同於龍門鎮溪內的靈護廟。尪公廳後有棵數百年的老芒果樹,也是石壁最老的一棵(按:石壁村內到處都有老芒果樹)。此處也是石壁開基祖最早落腳之地。目前的建築是1996年時由海外的石壁宗親合力修葺。
傳說當時誠齋公受到羅王保祐之外,還得風水師的指點。原本石壁為十姓之地,沒有郭姓。誠齋公住在鄭氏的破瓦寮養鴨營生,據石壁郭姓族譜記載,因風水師得開基祖之殷切召待,為表達感謝之意而告訴他說該地風水甚佳,子孫當繁盛,建議向鄭氏要到那房子。鄭氏認為那是一個不利人居的沼澤之地,於是輕易就答應了。
不過據石壁宗親間流傳的故事,開基祖取得那房子並不是這麼容易。
據說,那邊由於風水特別好,魚蝦水草豐盛,因此養的鴨特別健壯肥美,甚至一鴨一日可生兩顆蛋。鄭氏則經常向誠齋公取鴨蛋食用,每取一顆,就用燒黑的木碳在門板上畫一個「鴨蛋」,一直畫到門板畫滿再也畫不下去了,於是誠齋公向鄭氏要蛋錢。鄭氏無錢可付,只好允諾以屋抵債。
自此之後,在羅王的保祐下,郭姓在石壁繁榮昌盛,成為石壁的第一大姓,石壁幾乎已成「郭家村」,其餘各姓則在石壁沒落而邊緣化。目前石壁仍有其他諸如陳、林、黃等姓氏,不過仍以郭姓為大宗。走過石壁大橋,左轉進入村內,幾乎每戶人家門楣上都寫著「汾陽衍派」四個大字。
至於董公信仰,則是後來的故事。待介紹固美樓時再另外說明。
尪醮
尪醮的舉辦日期大約落在每年農曆十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之間,精確的日期則是在每年尪醮結束前擲杯請示羅王,由羅王決定下一年的日期。
擲杯時從十一月十日問起,若連得三聖杯則定在十一月十日,若沒,則繼續往十一、十二……問下去,一直到連得三聖杯為止。
今年(2014年的舉辦日期)落在十一月十日,明年(2015)則在十一月十一日,有興趣的鄉親明年可以前去共襄盛舉。
每年尪醮的舉辦由村中四個組輪流主辦,今年輪到的剛好是位於固美樓這邊的這一組,所以在固美樓舉辦,下一年則是在村中另一廣場,再下一年則在尪公廳,再下一年為後庵祖厝那邊。
↓ 尪醮由石壁村四個組每年輪流主辦,今年輪到董公樓這一組(左圖一),後年輪到尪公廳那邊,再下一年則輪到後庵祖宇這邊。圖中為後庵祖宇,圖右為後庵祖宇旁的文化活動中心空地。
舉辦的那一組村民在尪醮時會辦桌請客,除了會晏請另三組的村民之外,還有請在外的親戚回來小團圓,就像我們的十一月二十七一樣。
尪醮當天早上大約八、九點開始,道士頌經,然後去「爐主」家請出石壁開基祖在世時所使用的香爐。這裡說的「爐主」只是戲稱,並不是真的稱爐主,更不是台灣一般廟裡所說的「爐主」。這個爐主,是負責平時供奉開基祖的這個香爐,在尪醮時請出來使用。
↓ 誠齋公遺留下來的文物中除了香爐,還有一張「文天刺繡」,該刺繡也是官橋鎮的重要文物。根據林清河《官橋民俗》記載:「石壁郭氏祭開基祖:農曆正月初二日,碧一村石壁郭氏祭開基祖郭應重,此習俗循古制為官制祭祀,郭氏裔孫今尚存有明末『文天刺繡』一條,其完整性是官橋刺繡文物保護的自豪。」在石壁期間多次聽聞宗親們提及,但都無緣見到,好像只有在祭祖時才會請出。據說這張文天長得很像這樣(石壁宗親就是指著下面這張照片談文天刺繡),顏色仍保存得相當鮮豔。圖為下蚶普庵壇殿內的文天。
↓ 除了請出香爐,開基祖及開基祖夫人的神祖牌也會從後庵祖宇請出來陪尪公看戲。圖左為後庵祖宇的大廳,圖中可見中間兩個祖先牌位是空的。圖右,尪醮上尪公被請到中間,原本的主神董公則暫移至右側,左側為肇基祖、肇基祖母的牌位。
↓ 請完香爐與再次頌完經之後,道士與長老一起到擺牲禮處繞行,信眾魚貫跟隨在後。這和台灣這邊很像,差別是沒有乩童。
↓ 大約十點時,送來牲禮。
↓ 道士誦完經之後,牲禮抬走。
↓ 大約近午時,儀式結束,大家收攤,拜拜結束。
↓ 當天固美樓神龕外人潮相當多,裡面供奉豐盛,香煙裊裊。
↓ 村民的捐獻相當踴躍,每捐一筆錢,老伯就把名字和數字用毛筆寫在紅紙上,另一老伯就高聲朗誦。
↓ 拜拜結束之後,掌中戲還是會繼續演,而廟旁的康樂台上,還會繼續演幾天的大戲。
↓ 當然了,和我們下蚶村這邊一樣的,還有筵席。
最後再預告一次:下一次也就是2015年的尪醮是在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國曆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