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宮(俗稱媽祖廟)位於下蚶厦南靠崙頂村的邊界,創立已有260餘年歷史,原名「萬慈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以下為三青宮的歷史沿革簡介:
本宮創造於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期間,位於(中路頭)主流域為西溪,為主要渡船頭村民擇居於本村的水源處,以便生活,但每逢水患來襲時,村民便舉家往內陸遷移,幾經數次後,便散居於本庄各處,爾後村民開荒闢地,以農業為主,生活漸趨穩定,當時村民為祈求平安,墾殖繁盛,乃至莆田縣湄洲天后宮,乞求天上聖母神尊護境(神尊高八台寸,現為本宮鎮殿金身),幸蒙允筶,穫庇安抵台灣,安奉於中路頭現有土地公廟之處。
村民為感神恩浩蕩,澤被群生,治於乾隆年間鳩資擇地建廟,草建以簡陋平底單殿築造,如同民房,以供村民焚香膜拜,日漸香火隆郁,漸成村民精神寄託之所及本村宗教信仰中心。爾後歷經百餘年歲月,卻發生大火,經村民奮力搶救,卻只剩殘存四壁,聖母依然位於神桌上安然無恙,此事卻變成村民以後閒談的話題隨後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聖母隨由各村之爐主供奉,庇祐村民至光復後,村民不忍睹此事,發地重修之議,熱烈響應踴躍捐輸,卒以順利完成修廟工程,本村中路頭卻分為三庄(廈北,廈南,崙頂)為名,從此中路頭媽祖廟即成為三庄頭的宗教聖地。
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三庄再度遭受洪水侵襲,波浪滔天,三庄幾被淹沒,成為水潭之地,生靈死傷,不計其數,庄內長輩擺設香案祈求神意,請求聖母降靈指點,為解除水災之患,設法安置退水符,洪水瞬間潮退,鄉民有感聖母神威顯赫,護庇境緣眾生,遇災消災,遇難解難,致民安物阜,自此村民更加信仰,香火益臻鼎盛。
遭此水患後,廟貌日漸脫落,又歷近百年之風霜,簡屋滲漏,不避風雨,遂自民國六十二年期間遷至本宮現在之所在地,以簡單方式加蓋廟宇,降旨為三青宮以供庄民膜拜,適有本宮主任委員李明日先生,及各村中長輩者,乃倡議重建,經眾弟子協同獻金,黎庶熱列響應,村民亦慷慨解囊,並聘請庄內陳雞高(大樹伯)為現場監工總幹事,于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歲次戊辰年,三月二十日動土,三月二十四日興工,歷時11年,於民國八十七年(西元一九九八年)歲次戊寅年重建竣工於十月21日落成大典供村民膜拜。
重建後的三青宫,取坐東朝西,宫貌巍峨,採鋼筋水泥築造,五門式的外觀,堂構工整嚴肅,門口石雕龍柱巍然巨立,蟠龍迴旋,及天公爐,雕刻精密,嘆為觀止,中門以石獅為守,兩邊門聳立兩座石鼓,門楣上刻有八仙圖及天上聖母殿宫名,門上皆以彩畫人物,門神威武莊嚴,色澤鮮艷,栩栩如生,入內樓上供奉,玉皇上帝天尊寶像,右側則供奉南斗星君,左側奉北斗星君,前殿奉有觀音佛祖,神房則以木雕為守。樓下聖母殿神房以樟木雕刻組合而成,刻有仙將舉持戟,人物花木分別期間,樸素典雅,雕工細緻巧妙,宛如歷史再現,正殿內雕刻聖母莊嚴寶像及池府千歲,左奉福德正神,右祀註生娘娘,同祀境緣,殿前安奉太子爺,案桌下奉祀虎爺將軍,兩側鵠立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威武非常,感應黎民神庇四境為村民永遠的守護神。即此為三青宫天上聖母歷史由來簡介。
建築工程李豐正,李豐在,李再生
落成法事道長謝景輝
開廟門法師黃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