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竹翁氏祖佛董公真人的信仰--從翁氏宗祠祖佛走向社區公廟

第二節 從翁氏宗祠祖佛走向社區公廟 

一、祖佛成為社區公廟的淵源 

㈠祖佛成為社區公廟的成立

臺灣,自清以降,閩、粵等縣移民爭湧入墾臺灣另闢新家園天地,綜觀清代臺灣區域的移民過程,許多入墾臺灣的先民大都有隨船供奉原祖籍地神佛的風俗,一來祈求隨護平安渡海來臺,二來祈求安居樂業。但也有先民拾祖妣骨骸葬在臺灣定住地的情形,以祈求先祖能庇蔭子孫。先民來到臺灣定著後,隨身攜帶家鄉神佛往往會在自家當私佛或建置在宗祠內當祖佛來供奉。平時除了慰藉拓墾者在異鄉辛苦奮鬥的心情,並祈求庇護宗族丁口興旺繁衍。根據研究者田調所得;以台南市後壁區侯伯里廖氏宗族為例,係來自福建安溪官橋鎮善益村廖氏,祖佛為「黃二大使公」19,參閱圖 5-29,分靈奉祀在後壁區侯伯里三恩府和三公府。後壁區長安里(俗稱安溪寮),部份里民係來自福建安溪龍門鎮榜頭村白氏,分靈「清水祖師」20,參閱圖 5-30,奉祀在後壁區長安里福安寺。再以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林氏為例,係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南勝松柏林社林氏,祖佛為「敵天大帝」21,參閱圖 5-31。 

圖 5-29 黃二大使公神像及符印 圖 5-30 長安里(安溪寮)福安寺清水祖師神像 圖 5-31 光月宮敵天大帝神像

翁烔慶 拍攝 



註:

  • 19. 台南市後壁區侯伯里廖氏為義竹鄉六桂村開基祖翁士岱(科榜翁氏 10 世)娶妣廖氏玉娘的娘家,根據參閱《翁氏族譜》,頁 B99,研究者於 2006年,前往侯伯里田調所得,侯伯里確實為廖氏宗族聚落,早期設有祭祀公業,可惜廖氏宗祠已不復見,廖氏祖佛為黃二大使公,現建有三恩府、三公府而成為地方角頭的廟。
  • 20. 安溪清水岩志編纂委員會 編著,〈二、清水祖師傳略〉,《清水岩誌》,頁 3〜5,福建泉州: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出版,1989 年秋。 
  • 21. 摘自:嘉義縣新港鄉光月宮沿革。  

奉祀在月眉村光月宮,因閩南漳州音「敵」與「德」是同音,有一說應尊稱「德天大帝」。又以嘉義縣鹿草鄉施家村施氏,祖佛為「里主尊王」22,參閱圖 5-32,奉祀在華封堂23,參閱圖 5-33,施家村華封堂是施氏先民自祖籍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山美村華封堂祖茨所移植來臺,原供奉在原有的施家宗祠,村民稱為「尪公茨」,現已不復見。後村民眾議在「尪公茨」現址建廟而成為現今村落公廟面貌,施家村是以安溪祖茨的「華封堂」所取的廟名。又以嘉義縣鹿草鄉重寮村張氏,分靈「安溪城隍」24,參閱圖 5-34、圖 5-35,也是眾議建廟而成為村落公廟。另外是在嘉義縣中埔鄉裕民村翁氏開基祖翁珍友,則是自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大溪鄉黃龍坪拾祖妣骨骸後再揹骨往臺灣葬在嘉義石頭茨25 奉金再葬的個例,參閱圖 5-36。不管是分靈神明來臺或揹祖骨骸來臺,都證明當時入墾臺灣的先民,都是抱著慎終追遠與敬鬼神、求心安的心理,以祈求在異地平安順利。 

圖 5-32 里主尊王與符印 圖 5-33 嘉義縣鹿草鄉施家村 華封堂 
圖 5-34 重寮村 安溪城隍廟 圖 5-35 嘉義縣鹿草鄉重寮村安溪顯佑伯主

圖 5-36 中埔鄉裕民村開基祖翁珍友揹父翁天喜骨骸奉金重葬墓 翁烔慶 拍攝 


註:

  •  22 「里主尊王」是安溪人的尊稱,許多相傳是的唐代許遠與張巡,俗稱「尪公」、又稱「保儀尊王」、「文武尊王」。祖廟稱「靈護廟」或稱「溪內廟」、「尪公廟」,在今安溪龍門鎮溪瑶村。里主尊王是安溪縣 206 省道往同安市兩旁村落普遍的信仰神明之一。
  • 23 凌文斌 編,〈第 33 章 施姓。第四節 宗祠 墓葬。一、宗祠〉,《安溪姓氏志》,頁 378, 福州:方志出版社,2006 年 4 月。
  • 24 安溪城隍係來自今福建省安溪縣治東側安溪城隍廟分靈。 
  • 25 研究者於 2005 年 11 月,前往嘉義縣中埔鄉裕民村翁氏聚落田調所得。根據參閱《翁氏族譜》,頁 B49,比對無誤。  

安溪縣位於泉州府境內,屬於不濱海的縣份,自古交通不便,山多田少,根據臺灣現有許多文獻顯示,安溪縣是許多先民入墾臺灣的縣份之一。移民來到臺灣後,大部份會選擇靠近水源與廣闊耕地的居住環境,如:台南市後壁區侯伯里有一條上茄苳埤及將軍埤所構成,又名永安水庫,其水域是屬於嘉南水利系統的防洪灌溉用埤塘支流,自古聚落近水源。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近朴子溪河道。嘉義縣鹿草鄉施家村近八掌溪河道、嘉義縣義竹鄉翁氏聚落近八掌溪河道等等。因此,嘉南平原自古即是漳、泉、粵入墾後彼此爭水奪地的區域,是臺灣農業發達的區域之一。在清代古輿圖裡可明顯看出畫有竹林的意象,呈現此區域是種竹護庄的地形外貌。另外,自原鄉祖籍供奉來臺的神明,也就擔負起趨吉避凶兼具安撫人心與醫療的宗族功能。就義竹翁氏祖佛的信仰為例,目前義竹有兩尊家傳的董公真人,一尊原奉祀在仁里村翁貴溪宗祠內當祖佛給族人供奉膜拜,現在已經成為六桂村慈化寺作為社區公廟的鎮寺之寶。另一尊現存在義竹村民家當私佛奉祀,是在日治時期厲行皇民化政策被日警拿去焚燬前僥倖給挽留下來的。這二尊家傳董公真人是否隨著翁氏開臺先祖坐船過來?或是來臺後義竹翁氏先祖再重新雕塑仿自祖籍地的董公真人神像?這是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根據田調義竹翁氏祖佛董公真人的結果發現,發現這兩尊二尊翁氏家傳神像底部有被挖空的痕跡。說明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求神問卜是最快速、最方便的庶民生活行為。更證明過去義竹翁氏確實曾經藉由董公真人授意乩童,透過起乩媒介,有如董公真人「犧牲小我」的精神,允將木身神尊底部,使用刀片刮下片狀木削給乞藥宗親當漢藥方做治病使用,在當時年代,是無法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但刮片狀木削當漢藥方治病,當時確實治癒許多義竹翁氏宗親的疑難雜症。在現今醫藥常識科學發達的時代,將神尊刮木削當漢藥方的行為,這是屬於民俗療法的信仰行為,目前,一些廟方大多將藥籤卸下,已經走入歷史。而義竹翁氏有身體不適,大都會前往鄉內醫療診所診察或到鄰近醫院就診。 

福建安溪最知名的神佛信仰,應首推「清水祖師」26。在台灣寺廟祭祀清水祖師,計有 138 間27,可見社區只要有奉祀清水祖師應該就與福建安溪有地緣關係。清水祖師是由人轉化成為神化的傳奇人物,許多書籍和學術界也有提出有關清水祖師學術的研究論文與發表,清水祖師祖廟位於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岩,所以在安溪縣內鄉鎮到處都有清水祖師的影子,儼然成為安溪人的守護神。也是隨移民供奉到臺灣各地區域的守護神。其次是安溪城隍、里主尊王(尪公)、董公真人,大都分佈供奉在安溪 206 省道兩旁各鄉鎮村落的公廟內。 



註:

  • 26 莊成 主修,〈卷 10 寺觀〉,《安溪縣志》,頁 236,清乾隆 22 年(1757)重修,版貯縣庫,臺北安溪同鄉會,民國 56 年出版(1967)。 
  • 27. 佛道教經典推廣 印,《清水祖師菩薩經》,手抄本,頁 61~63,高雄:鴻順印刷文化事業(股)公司,2010.6 初版。 

㈡安溪董公真人 

六桂村慈化寺董公真人與義竹翁氏確認來自安溪,六桂村慈化寺董公真人的信徒為彰顯董公真人來自何處,於是加上郡號,如同鄰近鹿草鄉重寮村「安溪城隍廟」一樣。冠上「安溪董公真人」增加安溪邑號兩個字,參閱圖 5-37,以示神佛來源。 

圖 5-37 六桂村慈化寺 安溪董公真人 彩燈 翁烔慶 拍攝 

 

二、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的祭祀圈 

㈠義竹翁氏對董公真人的奉祀 

自古,義竹鄉翁氏董公真人就奉祀在翁氏宗祠,根據研究者證實;在清代,義竹鄉翁氏聚落建有三間宗祠(祖茨),就下列分析: 

  • 第一間:在今義竹國小網球場處是義竹翁氏大長派28宗祠,因日治大正初年間,因建闢義竹公學校,此地遭到征收拆除,大長派所奉祀的董公真人現在應是被大長派裔孫恭迎在民家當私佛家神奉祀,所以,現今有許多義竹翁氏大長派為個體戶散居在義竹村內的原因。 
  • 第二間:在今義竹仁里村是義竹翁氏貴溪派29宗祠,現址自乾隆年間創建至,義竹公學校未創校前這裡是「公學仔」之稱,除了奉祀 7 世翁貴溪、7 世翁啟奮派下,亦供奉董公真人當祖佛家神奉祀,日治時期當家神供奉,所以俗稱「翁董公」30,一方面可免被皇民化破壞。另一方面可庇護義竹翁氏的「安神」作用。戰後宗教信仰逐漸開放,「翁董公」常被宗親迎請到家,俗稱「救世」,後來眾議建廟,也就是今天在六桂村慈化寺「鎮寺」的董公真人。 
  • 第三間:在今義竹六桂村 271 號東側的空地,現已變賣成為私人土地。是義竹翁氏濱溪派31 10 世翁士岱(勳德)在六桂村開基的祖茨,因屋前廣場寬大,俗稱「公埕」,日治初期被拆除改建為義竹臨時役場(臨時公所),現址已不復當年面貌,只憑過逝耆老記憶拼湊。研究者認為此間祖茨應該有和翁貴溪公宗祠輪流供奉董公真人(翁董公)的情形。 

綜合以上,清代,義竹翁氏即有把董公真人當祖佛敬拜的情形,所以在 1960 年,即有出現文獻記載,稱「翁董公」的事實。在清代與日治期間,義竹翁氏確實把董公真人當祖佛與翁氏神主一起供奉敬拜,所以只局限在宗族性的年度酬神會。

早期義竹翁氏聚落有流傳一句「董公生,卡熱鬧廿九暝」,說明義竹翁氏在傳統農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對於董公的聖誕是比農曆過年還要來得慎重。戰後以來,由傳統農業轉變為工商社會,經濟代動生活面的改變,凡事講求求新、求變的情況下,舊思維常常無法跟上時代。從許多現象開始有了改變,因為社區人口的增加,因各種社會關係如婚姻(含入贅)、工作、商業等行為關係將慢慢影響社區需要形成公廟觀念的開始。戰後可說是臺灣宗教寺廟發展最蓬勃的一個時期,信仰者往往因為工作的職場或經濟面的好轉或有所起浮,往往會求助於神明的所謂「指示明路」。所以,臺灣廟宇就成為臺灣庶民文化的一個重要場所,當然,求神、問卜、求籤就是進去寺廟求個心安理得的最佳妙方之一。 



註:

  • 28. 義竹翁氏大長派是安溪科榜翁氏的大長孫房下裔孫,由四世開始分房,俗稱科榜三社的大房。 12世裔孫自榜寨村殿後入墾到義竹鄉義竹村(古地名:洲仔內、中茨)建立聚落。  
  • 29. 義竹翁氏貴溪派是安溪科榜翁氏的六房下裔孫,為科榜翁氏六房 7 世祖,11 世裔孫自美內村塔美內入墾到義竹鄉仁里村、傳芳村一帶(古地名:頂茨、北勢堀)建立聚落。
  • 30. 漥 德忠著,《道教の神々》,頁 307,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1996.7.10。摘自劉枝萬著,《臺灣文獻》,第 11 卷第二期,民國 49 年 6 月 27 日出版(1960),於 1986.1,日本:平河出版社 刊行。
  • 31. 義竹翁氏濱溪派是安溪科榜翁氏的六房下裔孫,為科榜翁氏六房 7 世祖,是翁貴溪的親二弟, 10 世翁士岱自美內村內垵入墾義竹鄉六桂村(古地名:番仔寮)建立聚落。  

㈡義竹翁氏聚落對董公真人的「境界」劃分 

目前義竹翁氏聚落有五村,日治時期有四個部落,一保是岸腳村的舊稱。二保是義竹村的舊稱。三保是六桂村的舊稱。四保是仁里村的舊稱。日治時期翁氏聚落並沒有五個保,是民國 41 年(1952)自仁里村析出傳芳村,是因為日治期間所遺留下來的習慣口語,才稱呼傳芳村為五保,在 1945 年以後,國民政府將臺灣的地方庄「保」制度去除,改置實施村里制的行政區。研究結果,依目前現有翁氏聚落五村整理各村包含董公真人的祭祀圈,可以隱約看出,村落神明的祭祀圈似乎是「人」在幫「神」來規劃屬於自己村落的「境界」。如表 5-4 所示 。 

表 5-4 義竹翁氏聚落五村各角頭廟宇一覽表 

村名 宮名 創建年代 供 奉 神 明 遶境範圍
岸腳村 活動中心
田都府

 

民國 90 年(2001) 李府千歲、福德正神、田都元帥、黑虎將軍、註生娘媽、中壇元帥、朱雲元帥 岸腳村活動中心聚落
聖母宮 民國 79 年(1990) 天上聖母、李府千歲、三太子(李府千歲遶境) 岸腳村角帶圍聚落 
義竹村 活動中心碧興宮 民國 61 年(1972) 董公真人(二董)、李公元帥、觀音佛祖、孚佑帝君、岳府元帥、安溪城隍、國姓公 義竹村聚落
六桂村 修緣禪寺 民國 57 年(1968) 濟公活佛、十八羅漢、福德正神、註生娘媽 近幾年開始與慈化寺輪年遶境
慈化寺 民國 66 年(1977) 董公真人(大董、三董)、安溪城隍、註生娘娘、三太子、關帝君、包府千歲、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 近幾年開始與修緣禪寺輪年遶境
傳芳村 傳芳村活動中心 民國 86 年(1997) 吳府千歲、天上聖母

資料來源:義竹翁氏聚落實地田野調查所得 翁烔慶 製表 

 

隨著工商社會的興起,凡事講求方便並趨於功利,義竹翁氏聚落早期農作物收成時,所流傳「放伴」互助的行為,似乎也因為社會變遷,「放伴」幾乎成絕響。

神明的信仰也隨著人們的腳步,進而各自分戶而成立所謂「社區公廟」。根據村民的反應說:一來節省時間,二來就近參拜。以義竹鄉翁氏聚落為例;日治時期每遇祖佛董公真人的聖誕,五村翁氏幾乎是徒步挑著祝賀供品前往仁里村翁氏宗祠祝壽膜拜。然而在戰後多元信仰的進入義竹聚落,祖佛董公真人卻成為翁氏族人一代接一代漸漸被遺忘的祖佛。因為屬道教的媽祖、王爺等其他神明的進入義竹各社區角落,董公真人似乎真的被定位為宗祠內的家神祖佛。而慢慢失去凝聚和整合義竹鄉翁氏聚落信仰中心的神佛。 

㈢董公真人在義竹翁氏聚落的祭祀圈 

義竹鄉翁氏奉祀董公真人的祭祀圈,大多集中在義竹村、六桂村、仁里村。 

⒈義竹村 

義竹村目前在活動中心設有碧興宮為社區信仰中心,供奉跟翁氏有關的是二董公真人32與李公元帥。義竹村長老於民國 67 年(1978)左右,自六桂村慈化寺卜筊,卜得董公真人的第二神尊,俗稱:二董和安溪李公元帥,李公元帥與同董公真人在安溪科榜進寶殿有奉祀,隨義竹翁氏入墾和分靈到義竹宗祠內一起當家神。碧興宮於每年農曆 11 月 27 日做董公真人的聖誕日、農曆 11 月 28 日做李公元帥的聖誕日,所以義竹村這兩天最熱鬧,但若有繞境,也都只限於義竹村內由李公元帥翁氏乩童帶領遶境。 



註:

  • 32. 二董公真人是由義竹慈化寺分靈過去義竹村活動中心內的碧興宮,二董公真人沒有乩身。  

⒉六桂村 

六桂村目前建有慈化寺與修緣禪寺和竹禪寺成為社區特有的三個信仰寺廟,是翁氏聚落五村裡面大廟最多的一村,傳說六桂村不能建有廟宇,所以就都以「寺」為取寺名。修緣禪寺供奉濟公活佛,是日治二次大戰時期,有翁氏到南洋新加坡當軍伕,於二戰結束後恭奉回臺,後因機緣浮「井」字,落腳在義竹六桂村「濟公堂」,濟公乩童也是由翁氏族人當任,於民國 57 年(1968)眾議建寺完成,初期規劃為「修緣慈化寺」,參閱圖 5-38,原議是將濟公與董公真人合祀,後來因寺務執事理念不合,爰定「修緣禪寺」。「修緣禪寺」與「慈化寺」曾素不往來數十年,近幾年,兩寺氣氛已近平和,都有聯合繞境的情形,一來增加人氣,二來顯示兩寺和諧交誼。「竹禪寺」位於義竹國小後門的舊堤岸上,是一位翁氏大長派女裔孫於過世後顯靈因眾人感念、得道成神的有一段傳奇故事,竹禪寺供奉妮聖娘娘(一說翁妮),於每年農曆 10 月 24 日為聖誕日,是一間頗富鄉土傳奇的翁姓寺廟。「慈化寺」則保有原神尊董公真人,俗稱:大董和三董兩尊。董公真人原神尊(大董)因格外珍貴,只供鎮寺不供外借,董公真人第三尊(三董)則負責寺務處理,有正、副二位乩身來處理六桂村慈化寺一切護庄、鎮煞事務,有村民適遇喜事如:娶媳拜天公或起基動土,大多恭迎董公真人(三董)做主坐鎮。 

⒊仁里村 

仁里村因為沒有閒置空間和活動中心而沒有建村廟,所以,仁里村民大多會前往六桂村慈化寺和修緣禪寺、竹禪寺參拜。在每年農曆 11 月 27 日為董公真人的聖誕日的前一天為農曆 11 月 26 日午後,在六桂村慈化寺廣場前備有 250 供桌給六桂村和仁里村兩村民擺設祝賀供品參拜。義竹翁氏在戰後確實因為社會環境變遷,加上義竹翁氏各村地域觀念的抬頭,使得義竹翁氏對於董公真人的信仰是一直切割再切割。董公真人從翁氏宗祠家神祖佛信仰到走入社區,服務人群。因為其他神明的引入翁氏社區,再從五村地域的信仰切割,研究者發現,義竹翁氏對董公真人的信仰看似沒有當作象徵性的祖佛膜拜,似乎有著「近廟欺神」和「外來和尚較會念經」之遺憾,但相信神明是不會與信仰者來計較「信」與「不信」的。另外義竹翁氏對於其他如:天主教會、基督教會的信仰為數不多,據研究訪談結果,翁氏宗族還是比較傾向佛、道教的信仰。另外義竹翁氏聚落自古並沒有設置兵將五營頭33,只有岸腳村田都府在於 2001 年設置兵將五營頭,以確立田都府五營頭護守岸腳村村境的任務。參閱圖 5-39,義竹翁氏聚落五村寺廟暨教會位置圖。參閱圖 5-40〜圖 5-57,義竹翁氏聚落五村寺廟暨教會。 



註:

  • 33. 兵將五營頭為南部農村聚落常見的信仰建物,以東、西、南、北、中五營分布在村境適當位置,中營通常配屬在村廟旁。
圖 5-38 修緣慈化寺印 圖 5-39 義竹翁氏聚落五村寺廟暨教會位置圖 

翁烔慶 拍攝 

岸腳村 田都府 

圖 5-40 田都府外貌 圖 5-41田都府神龕 

翁烔慶 拍攝 

岸腳村 聖母宮 

圖 5-42 聖母宮外貌 圖 5-43聖母宮神龕 

翁烔慶 拍攝

義竹村 活動中心 碧興宮 

圖 5-44 義竹村活動中心碧興宮外貌 圖 5-45義竹村活動中心碧興宮神龕

翁烔慶 拍攝

六桂村 修緣禪寺 

圖 5-46修緣禪寺外貌 圖 5-47修緣禪寺神龕 

翁烔慶 拍攝

六桂村 慈化寺 

圖 5-48 慈化寺外貌 圖 5-49慈化寺神龕 

翁烔慶 拍攝 

六桂村 竹禪寺 

圖 5-50 竹禪寺外貌 圖 5-51竹禪寺神龕

翁烔慶 拍攝

傳芳村 活動中心 

圖 5-52 傳芳村活動中心外貌 圖 5-53 傳芳村活動中心神龕


其他宗教 

圖 5-54 仁里村 天主教會 圖 5-55 義竹村 基督教會


岸腳村 田都府 

圖 5-56 田都府 中營 圖 5-57 田都府 北營

翁烔慶 拍攝 

 

三、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祭祀儀式 

義竹六桂村慈化寺於每年農曆 11 月27 日為董公真人的聖誕日,在早期,義竹翁氏聚落流傳一句「董公生,卡熱鬧廿九暝」俗語。臺灣社會的變遷,現今過農曆新年幾乎沒有傳統年節的熱鬧氣氛,而今義竹慈化寺的熱鬧廟會盛況,也已經沒有早期農業社會那麼的熱絡。每年農曆 11 月 27 日為董公真人的聖誕日,在臺灣南北各地的友宮,大多會在聖誕日當天或前幾天前來交誼祝壽。最熱烈是在 197前一天農曆 11 月 26 日的午後,在六桂村慈化寺廣場前寺方會備有 250 供桌提供給六桂村和仁里村兩村民的信徒擺設祝賀貢品,幾乎是聯合犒賞參拜董公真人聖誕的大日子。下午三點過後歌仔戲和布袋戲開始扮仙酬神,揭開一年一度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聖誕的熱鬧氣氛。約傍晚五點許,三董真人的正乩身正式來到安溪城隍的供桌上,代表三董真人已經準備附身蒞臨祝壽盛會,參閱圖 5-58,當乩身起駕後以會以手持粉筆書寫「佛字」與看懂「佛字」的翁氏主任委員溝通,參閱圖 5-59,三董真人說明很高興看到大家為祂祝壽。後開始使用操縱五寶,先以七星劍割舌取血勅符水供村民帶回引用,參閱圖 5-60,以示神威。根據研究者發現,三董真人在接受村民犒賞供品點兵時,會時有手持七星劍或更替鯊魚劍等神寶利器,然後乩身必會往身上背部連操 36 下或 72 下,參閱圖 5-61,最多連砍 108 下的操作五寶的情形,不知是否與 36 天罡、72 地煞有關?無人知曉?但似乎要讓村民親眼見證,三董真人的神威顯赫。三董真人乩身逐一徒步繞行將近 250 桌為村民準備祝賀供品,參閱圖 5-62,主委手拿符印與令旗緊跟隨在後的點犒,參閱圖 5-63,繞畢再進慈化寺內,再手持粉筆書寫「佛字」與看懂「佛字」的翁氏主任委員做溝通,並交代村民要注意出入平安後即退駕,參閱圖 5-64。寺方即廣播告知村民可以收拾供品準備化香帛後返家,此時完成收場,即表示功德圓滿,參閱圖 5-65。接著是晚上電子點歌舞臺與歌仔戲和布袋戲改播投影式電影聯歡,參閱圖 5-66,費用大是信徒樂捐所支出,表現庶民生活、人神同歡的景象。另外「慈化寺」董公真人聖誕日的前後日寺方也備有「補運錢」與「化會仔錢」為需求的信徒施以祭改儀式,科場大多由「楊真人」協助處理,參閱圖 5-67。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祭祀儀式,如,參閱圖 5-58〜圖 5-67 所示。  

圖 5-58 三董真人 附身蒞臨 圖 5-59三董手持粉筆書寫「佛字」
圖 5-60 三董手持七星劍割舌勅符水 圖 5-61三董持銅棍 
圖 5-62 三董徒步繞行供桌 圖 5-63主委手拿符印與令旗點犒 
圖 5-64 三董真人退駕 圖 5-65收拾供品,功德圓滿
圖 5-66 歌舞酬神、人神同歡 圖 5-67楊真人降駕協助施以祭改儀式

翁烔慶 拍攝 

 

近幾年,因為慈化寺和修緣禪寺兩寺往來氣氛緩和,每到農曆 11 月 27 日為董公真人的聖誕日修緣禪寺暨全體管理委員會組團一同前來慈化寺祝壽。如農曆 十二月初八日為修緣禪寺濟公活佛的聖誕日,慈化寺暨全體管理委員會也會組團一同前來慈化寺祝壽。這應是在義竹翁氏聚落所樂見的場面,也是「社區營造」的最佳表現。再者每到董公真人的聖誕日或濟公活佛的聖誕日或妮聖娘娘的聖誕日,六桂村慈化寺、修緣禪寺、竹禪寺亦有聯合遶境的活動,起點為神轎陣頭先行徒步到義竹鄉厚生橋頭前,待三董真人乩身起駕前往厚生橋頭前會合,六桂村與仁里村的正式遶境驅邪除煞儀式正式開始。村民大多認同透過社區村廟的交流,除了聯合交流增進情誼、再者增加鄉村聚落的熱烈氣氛,也算是鄉下社區在信仰文化層面的營造點之一。唯近幾年來,三董真人乩身起駕書寫表示:為避免聯合遶境讓村民勞師動眾的而造成村民的勞民傷財之不便,說明以不擾動村民為原則,而停辦聯合遶境幾年。參閱圖 5-68 為六桂村慈化寺、修緣禪寺、竹禪寺等三寺聯合遶境的路線圖。 

圖 5-68 六桂村慈化寺、修緣禪寺、竹禪寺聯合遶境的路線圖 

資料提供:義竹慈化寺遶境路線說明 翁烔慶 繪圖 

摘自:臺灣新舊地圖比對-臺灣堡圖(1898~1904):中研院 GIS 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