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壇落成暨安龕大典:舊廟回顧


普庵壇為下蚶庄村民的信仰及生活中心,廟埕連著一條道路用地而形成一塊可供村民舉辦活動的小空地,另外這裡也有一個黃昏市場,周邊更有商店。

下蚶普庵壇又稱「董公廟」,所供俸的是董公,又稱董公祖、董公真人、普庵真人、普庵祖師。祖廟源自泉州安溪石壁。

普庵祖師生於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1115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原為有道禪師,是「天下第一禪林」慈化寺的開山祖師,因雲遊四方,每每因所際遇不同而為人施與符咒或草藥,渡濟群生,解人困厄病疾,因此受到眾生所敬仰,特別在泉州以及漳州一帶信仰最盛。甚至在泉州一帶形成「普庵派」,為泉州勢力相當大的信仰教派。在安溪一帶則通稱普庵真人為董公真人,其緣由目前已不可考,但董公即普庵真人。

在七、八零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那一段時日,村民都往高雄大發,及周邊的一些加工或工業區工作,這裡也是交通車上下車的地方。每當黃昏下班時刻,村民在此下車之後也順便採買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每每人山人海,交通癱瘓,更別說過年過節時的景況。

但舊廟為六十多年前所建,廟室相當狹窄,甚至就其建築規模來看不及私人神壇,室內約只有三坪大小,僅足回身,將前面玄觀及旁邊儲藏室以及休憩區加起來,也只不過十來坪大小,甚至連個洗手間都沒有,周邊攤販要上個廁手洗個手都要向周邊居民或店面商借。

廟不在小,有神則靈。由於董公相當靈驗,因此香火也相當鼎盛。只是近年來各地廟宇連誼來往頻繁,村民經常到友廟進香參訪,但因廟室太小,總覺不便讓人來參訪,很難與友廟禮尚往來,因此早有重建打算。終於在董公同意之下展開重建工作,並買下臨近一塊約400多坪的建地。

這塊新建地地基原本是三十幾年前所建的新「菜市場」,因為地主看好這一地區有「結市」(市集),希望攤商能夠進駐。但是市場與人潮就是一直只聚集在廟埕前,「菜市場」一直未能發展起來,從頭到尾,一直只有一麵攤設於路口轉角之處,其餘攤位則成廢棄空殼。而今新廟建成,麵攤店面仍保留,只是與早期設攤的已是不同店家。

民國2009年七月二十五日新廟正式破土,並由董公真人降駕主持動土典禮,同年八月廿六日正式動工建造,於民國一00年(西元二0一一年)十一月廿一日,辛卯年十月二十六日竣工。新廟從重建委員會成立、籌建、購地,到竣工落成,歷時四年多時間,總計經費約達八千萬。